08:18
《四季公园》是箭厂新推出的街访系列短纪录片,我们将在不同城市的公园里游走,观察,追问老年人对于各类事物的看法。在四季的采访旅程中,尝试让如今庞杂的老龄化议题背后的叶脉变得更加清晰,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份关于“了解老年心事”的视觉笔记。 第一期,我们在上海的春天,问了问老人:“妇女”意味着什么。
16:49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曾涌入滚滚热钱的教培行业,经营模式及估值体系遭受重挫,从盛夏直接入冬。处于风暴中心的教培人是如何渡过这半年的? 6月刚升职为运营主管的西西问自己:“我的努力白费了吗?”但要说对当初加入教培行业的选择后悔了,她也不赞同。 我们记录下三位前教培女孩如何另谋出路。从高压工作环境中成长的她们,混沌、迷茫、唏嘘过后,展现出了重塑生活的冷静和坚韧,尽管这一路像是在雪天出行,只有小心慢走,才能平稳落地。
17:32
在一艘奢华游轮上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游轮市场已经沉寂近2年。而为了筹备第一艘挂中国国旗的奢华游轮的首航,招商伊敦号的企业行政总厨陈健要为船上的7个餐厅设计800道菜品;酒店总经理方立新要负责完善船上的每一个设施及服务细节;娱乐总监万翾需要打磨完备3组舞台剧;还有24名宾客行程礼宾员需要准备为乘客提供一趟以全新视角探游中国海岸的文化之旅…… 而这562名成员努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乘客打造一个温馨的 “海上之家”。
24:40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想要赶在35岁以前考公上岸、挤入体制,寻求稳定的保障,考研超话 大军里却涌现出一批「中年人」,试图在奔四奔五的年纪走出生活的围城。 据统计,2022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预计将突破400万人大关,而非应届生报考人数的占比也持续扩大,去年的往届生比例甚至在一些大学里占据六成。 70后向日葵(化名)今年是第三次考研,这也是她「突破妻子和母亲身份的一次尝试」。尽管这句话听上去充满力量,但眼下的现实依然是鸡零狗碎……
01:28
去年十月,我们向广大朋友送出200台一次性胶片相机,并收集到7757张照片。而在2021年倒数第23天,我们终于从中理出了些头绪。 先放一支预告片馋馋你们。 12月31日正片再见(如果顺利的话)。
34:00
3年前,我们跟随海归硕士陈立雯来到她的故乡河北,见证了她在乡村艰难开展的垃圾分类试点实践。随后,她前往江西协助东阳乡政府推广垃圾分类,并首次作为导演记录下近一年的行动。 在这场由乡镇发起的垃圾分类治理中,行政力量、民间智慧和村民情谊交织成曲。工作开展半年以后,东阳乡的垃圾平均减量达50%以上,直到2021年6月,垃圾量也没有反弹。 而陈立雯等人四年多来深入乡村,坚持不懈的环保行动也再次提醒我们,垃圾分类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或是一场运动式管理上。
22:12
在发展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受到焦虑困扰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心灵安抚和关于人生的答案:短途旅行,心理疏导,甚至占卜、正念冥想、死亡体验、脑机接口等……也有一些人转向声音,寻求治愈。仅在过去一年中,就有8300万人在网络平台收听疗愈音乐,创下数十亿播放量。而声音疗愈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自然白噪音、脑波音乐、钵的声音,又能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启示?
05:32
「七日工作坊非虚构影像创作营」是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创作单元,是面向非虚构影像创作者的公共培育活动。我们分享的最后一支短片与北京东城区宣传部共同策划完成,来自箭厂厂工姿懿的团队。正如他们所说,这是“四个外地人努力构建的本地人心中的北京”。而你的北京印象又是如何? 本片以孩童的视角开启一段寻找京味儿的旅程。影片串联起传统的老北京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通过历史和现实的交叉记录展现时代发展之下老北京的变与不变。
09:42
妈妈的目光或许让人窒息也可能让人想珍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异地母亲的期待。《和母亲通话》拍摄了数位在北京漂泊的年轻人与妈妈视频通话的始末,通过“通话”这一日常形式记录两代人在生活方式和目标方面的差异。
08:33
本片《亲密漂流》是导演作为北漂单身女青年的约会软件体验实录。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片海域,其中的个体就像一艘艘漂流的小船。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寻找亲密关系途径的约会软件,又能否帮助我们在汪洋中找到彼此相伴的小船?而在经历了一段同样因约会软件而起的离奇关系后,导演决定重新投入这片未知的大海,开始下一段寻找。
21:03
过去我们常被父母叮嘱考公务员,如今年轻人却自己抢起“铁饭碗”。据统计,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2万人,其中最热岗位竞争激烈到两万里挑一。22岁的小郑也是考公大军的一员。从事业单位辞职的他,如今为何又想考回体制?那些花费近万元报名封闭式培训班的考生,今年又能否上岸?
02:57
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 县城,作为中国的基本行政单元,常住人口累计达2.7亿,贡献了全国近2/5的GDP总量。曹县的爆火,反映了人们对于县城生活的好奇,同时也流露出寄居大城市打拼的小镇青年们对于故乡的眷恋。 我们想知道,在“996”、“躺平”这些关于大城市年轻人的火热词语之外,与他们身处同时代的人们,在经历什么样的生活?而在那些很少被看见、被提及的县城里,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县城记》,7座县城,7个故事,不日上映。
02:02
《离江去》是箭厂的长片计划之一,讲述了“长江十年禁捕”计划下,渔民缴船上岸后的去向与命运。其方案获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优选提案,以及广州纪录片节十佳方案。 该片即将摄制完成进入剪辑阶段。厂工加班加点剪了支概念预告,馋一馋你们。
28:37
“你为什么要拍电影?”“你为什么要支持他们拍电影?”2年后的夏天,厂长再次来到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记录幕后花絮。如果2019年的《电影万岁》还算在肯定“拍电影”这一动作的意义,《日以作夜》则已经开始在替那些“为了电影”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的老百姓感到麻烦了……
04:53
这是一场关于一个空间、两个人、一台设备的纪录实验。导演和制片人即为车里存在的男女朋友,用车前放置的GoPro真实记录下车里的日常对话、争吵、亲吻、哭泣。实验历时一个月,有误会、有情绪、有克制、有无奈。最终通过粗粝的剪辑方式,在5分钟内尝试浅述关于“亲密关系”的一点故事。
14:50
从国家严禁粉丝集资打投,文艺界批评“娘炮”艺人,到整治饭圈文化的清朗行动,偶像行业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行业里的练习生们现在怎么样了?他们如何看待自身职业? 《答忌者问》 之“不正常的男人”第4集,看偶像练习生直面尖锐质疑。
13:34
看到妇产科医生是名男性,你会感到羞耻或者让家人回避吗? 在医生已被高度职业化的今天,妇产科男医生仍然受困于性别身份。他们会被问起,检查女性患者身体时是否会有生理冲动,甚至被怀疑是否心理变态。而他们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份职业?如何看待女性患者?身体? 《答忌者问》之“不正常”的男人第3集,对话妇产科男医生。
18:13
没有胡子,没有喉结,没有性欲,无法生育,这些都是贴在卡尔曼氏综合征患者身上的醒目标签。丧失第二性征的他们,从小就要承受来自同龄人的误解和嘲笑。即使能通过治疗缓解病症,心理上的自卑也会长期伴随在他们的每一段恋爱、婚姻之中。 《答忌者问》 之“不正常”的男人第2集,对话卡尔曼综合征患者。
18:09
被女人养的男人是可耻的吗?当越来越多女性走入职场并表现卓越,传统的家庭分工还是天经地义吗?而那些辞职做全职爸爸的男人是所谓的“软饭男”、还是为了家庭幸福的奉献者? 《答忌者问》 之「不正常」的男人 第一集,把定义权还给他们:做全职爸爸是种怎样的体验?
00:48
没有什么不可说。 5集纪实采访节目《答忌者问》第一季,直面社会偏见,搜集关于“不正常”的男人的匿名问题,向全职爸爸 | 卡尔曼氏综合征患者 | 妇产科男医生 | 偶像练习生 | Ta 们 发问。 9月2日起,每周四全网更新。
00:34
01:16
01:17
00:29
00:37
00:18